状况不断,36氪的“独角兽”神话写就之后,现实如何? || 复盘
用5年时间谱写了创投神话的独角兽36氪,故事已经讲好,而要一步一步印证神话却并不容易。
2016年11月18日,36氪创始人刘成城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创业公司应该更关注商业和盈利,让人想到36氪这只独角兽在盈利路上的探索;11月2日,36氪联席CEO魏珂辞职,被质疑股权众筹童话破灭;而今年6月,36氪因“宏力能源”项目陷入欺诈风云。
▲ 刘成诚,36氪创始人兼CEO。
赶上2014年股权众筹概念的兴起,36氪团队希望站上互联网金融的风口,于是,大力打造36氪股权众筹平台。两年过去,股权众筹状况不断,这个估值10亿美元的独角兽遇到了哪些难题?它要如何解决?
画饼容易吃饼难?
据互联网新媒体《厚势》报道,36氪合伙人兼联席CEO魏珂已经于11月2号正式离职;此外,据36氪9月13日提交修改的工商资料显示,魏珂已经不再担任36氪董事。彼时,距离36氪实行联席CEO制度不到一年。魏珂的离职,让36氪的股权众筹业务又一次笼罩在迷雾之中。
公开资料显示,加入36氪前魏珂曾先后就职于雅虎、微软等国际巨头,回国后在腾讯负责微信的商业化和运营,他所创办的智拓通达和尚格德塔两家公司分别被雅虎和人人网等收购。2013年底,魏珂正式加入36氪;2015年12月,36氪宣布调整公司内部组织管理架构,实行联席CEO制度,由刘成城和魏珂两人共同担任CEO负责公司运营管理。
▲ 36氪董事变更。
魏珂曾非常认可36氪的联席CEO制度:“实行联席CEO制度,目的是让公司跑的更快一些。我们想通过职责共担,把各自不同的强项与经验形成互补性优势,形成互补性合作才能更容易发挥联席CEO管理模式的战略性优势。”
关于魏珂,刘成城曾在公开采访中这样评价“现在我们的COO很强,我很舒服。以前我做的事情有人全部接掉,还做得比我好。”
对于魏珂的离职,36氪官方的回应是“(魏珂)因个人职业发展原因离职,在离职后,仍将担任36氪的战略顾问”,但不少媒体猜测,魏珂是因为业绩没达到与投资机构的对赌要求而离职。
据了解,魏珂离职前的业务重心是36氪创投和金融服务业务,其中包括36氪非常重视的股权投资业务。
2015年,36氪推出股权投资业务,立志成为中国最大的股权类互联网金融平台。36氪创始人兼CEO刘成城在2015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媒体只是我的工具之一,36氪要做点别的”,并指出“下一步就是众筹,众筹是我们的终点。”他认为,“如果只做媒体,无法快速规模化扩张,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死掉。”
▲ 36氪股权投资项目(部分)。
股权众筹业务确实帮36氪画了一个很大的饼,但是这张饼吃起来并没那么容易。
今年6月,36氪因“宏力能源”项目深陷股权众筹项目“涉嫌欺诈”漩涡。事情缘起于新三板项目“宏力能源” 5月公布财报,其各项数据与去年该项目启动融资时相去甚远,36氪众筹投资人们因找寻宏力能源管理层无门而开始激烈的维权之路。让36氪被质疑“虚假宣传”、“品牌背书不可靠”、“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现在,半年时间已经过去,该事件对36氪股权众筹业务的冲击似乎还未完全恢复。新上线的股权投资项目大幅减少:36氪官网显示,从5月30日至7月29日的两个月时间 ,没有一个项目上线;而截至发稿,这半年多时间新上的项目一共才4个,“全日通”项目和“kao!烤肉饭”项目均已宣告融资失败。
风口下的一则神话
在创办36氪以前,刘成城做过很多校园创业项目,不过都不尽如人意。
自信心受挫的他决定回归自己的兴趣来找寻方向、通过大范围阅读国外的一些创业资讯来吸取经验。“那时候一天看将近100篇,通过Google read刷看标题,刷到感兴趣的就点进去看,看到感兴趣的就记下来,大三是记在自己的人人网上,后来同学都说我装逼,就开了个人博客做这些记录。”
由于发现个人博客难成体系,刘成城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建立了一个网站,这就是36氪的前身。36氪正式上线时间是2010年12月8日,定位为科技创业者的一站式资讯平台。
▲ 36氪官网。
虽然当时市场上不乏优秀的创业类杂志,但36氪一开始就关注刚开始启动的种子项目,并且坚持以量取胜,又赶上国内大众创业的风口,而且在微博、微信萌芽的时候就抓住先机拥抱这两个平台,36氪很快成长为科技媒体的一个坐标。
创办之初,36氪坚持不做付费报道,其记者参加发布会时也被明令禁止收取车马费。直到2015年10月,36氪的媒体板块一直没有广告、软文等营收业务,当时刘成城的想法是“将免费媒体进行到底”。
36氪的媒体业务使其成为项目入口,据刘成城介绍:“做媒体的时候,我们发现不少创业者不知道怎么去开办一家公司,知道的话也没钱、没地方办公,招不到员工。我们了解这种痛点。”时值创业孵化器蓬勃发展的2012年到2013年之间,2012年6月,36氪以20%的股权获得了经纬创投600万人民币的投资,刘成城萌发了打造36氪品牌的创业孵化器的想法。
▲ 进驻“氪空间”的部分项目。
尽管遭到团队反对,“氪空间”还是于2014年4月成立了,是当时全国首个“0收费0占股”的创业孵化器。“现在大部分孵化器都是通过房租赚钱,或者要求在创业者公司里占据一定的股份(大多是要求1%),但我们什么都不要。”刘成城在2015年10月接受《无冕财经》采访时说,“我们的目的是跟创业者强绑定。我把这件事当做社会价值来做,做出了社会价值,就不愁没有商业价值。”
36氪媒体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帮助投资人与创业者连接让刘成城疲于应对,他想到在媒体、孵化器之外,将36氪打造成一个创、投对接的融资平台——即后来36氪寄予厚望的股权众筹平台。
正是凭借股权众筹平台,36氪涉足当时风投正劲的互联网金融领域,获得蚂蚁金服等机构的青睐。2015年10月,36氪宣布完成由蚂蚁金服领投的D轮融资,书写了由媒体一跃成为估值10亿美元的独角兽的神话。
至此,神话已经写好。而现实呢?
“终点”在哪儿?
2015年上半年,刘成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下一步就是众筹,众筹是我们的终点。”从诞生之初,股权众筹平台就是36氪大力押宝的业务;然而从上线之初,股权众筹就备受争议。
2016年1月21日,应合资本联合创始人钱之政曾撰文指出股权众筹行业存在的问题:一般只有投资机构看不上的项目才拿出来做众筹;个人投资者缺乏分析能力、信息不对称且拿不到好项目,很难不赔钱;股权众筹平台方根本没有能力做投后管理;股权投资的流动性极差,先前的投资人套现难……
“(股权投资存在)政策风险,对于国家界定不清的东西,他是不是合法非常难说,一旦国家出台新的政策,他有可能就会变成违法行为。” 烽火台资本特约经济学家江瀚告诉《无冕财经》,“(同时它还存在)操作风险,股权众筹由于投资人极度分散,所以没法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可以说处于黑箱之中。”
▲ 36氪投资联盟机构(部分)。
关于如何规避风险,36氪副总裁王以超告诉《无冕财经》:平台要求领投方对项目进行尽职调查,平台通过风控、投委会进行项目审查,对上线项目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并及时进行风险处置,“除非存在不可抗力的原因,融资方不得停止、撤销非公开股权融资项目;根据约定,如发生违约,需向投资人支付相应的违约金。”
王以超透露,“36氪还将引入第三方股权融资决策分析平台、个人,对平台上所有股权融资项目进行拆解,帮助投资人分析项目 ,从而进一步降低投资风险。”
然而,36氪的股权众筹平台发展实在算不上顺利,36氪出问题的项目不止“宏力能源”一个。而关于领投方,早在2015年12月,搜狐自媒体平台便有作者撰文曝光投资者吐槽 “领投人投资20%却Carry上千万”,投资者在36氪股权投资群抱怨36氪项目不公平,领投人投资很少而项目募集资金很多。
▲ 刘成诚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
今年7月,“宏力能源”事件之后,36氪对旗下业务进行了调整,将创业媒体业务从公司分拆独立运营。36氪方面透露,目前36氪媒体业务已经盈利,且今年的整体营收规模预计较2015年会有大幅、快速增长,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的广告、活动以及创投服务收入。
11月,刘成城在演讲中提到,36氪方面根据大环境的变化将业务分拆为36氪媒体、氪空间、36氪创投和金融服务四块。
根据36氪副总裁王以超提供的信息,氪空间在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拥有28个社区,每个城市氪空间的入驻率超过84%,目前,氪空间入驻企业超过1000家。进入稳定期的氪空间社区,目前都是盈利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工位收入以及2B和2C的服务收入。
至于赖以支撑36氪高估值的创投和金融服务业务,36氪方面表示,还处于持续创新的孵化阶段。
| 罗辑思维、papi酱 |
| 社区001 | 神州优车 | 牛文文 | 封杀PAPI酱 |
版权声明
本文由无冕财经原创,版权归无冕财经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微信公号转载需开白名单,或有其它需求,请联系客服小冕(微信号:xiaomian0504)。